
“HELLO曉白同學”這個視頻號的名字你一定不陌生,那你又是否了解過它背后的創作者呢?她曾參與拍攝微視頻“新輔導員上手100問”,借助網絡技術,助力輔導員隊伍建設,是思政教育的“排頭兵”;她連續5年負責學院畢業生就業工作,所帶學生就業率、滿意度居全校前列,是學生成長的“引路人”;她曾獲浙江省志愿服務先進工作者、世界物聯網大會(烏鎮峰會)志愿服務先進個人、在杭高校無償獻血工作先進個人等等榮譽,是實踐育人的“先鋒者”。她,就是2024年度浙江農林大學優秀輔導員——袁曉燕。

袁曉燕,中共黨員,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黨委委員、學生辦主任、研究生第一黨支部書記。
破土:讓思政教育長出青春的模樣
2015年,袁曉燕來到浙江農林大學。在校團委工作的四年時間里,她常常想起自己選擇思政工作的初衷,并不斷提醒自己要“以學生為本”,真正到思政一線,走到學生中間,聽聽他們內心的聲音,切實地為他們做點什么。
“我認為輔導員在學生的成長道路上扮演著多重角色。我們既是學生的朋友,可以傾聽他們的心聲、解決他們的困惑,又是他們的導師,可以指導他們規劃未來,提升自我。”輔導員的工作雖然辛苦,卻是袁曉燕真正想做的工作。今年是她成為輔導員的第六個年頭,她先后負責過學院的就業、招生、團學、新媒體、心理、資助、黨支部等幾乎所有模塊工作。但在她看來,最重要最基礎的還是“回歸學生,切實地去了解需求、幫助大家解決實際問題。”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在談到思政教育時,袁曉燕說:“輔導員的工作不僅僅是管理,更重要的是教育和引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抽穗:用新語言喚醒OO后的思政基因
“用青年人的話講青年人的故事,用青年人的語言傳遞正確的價值觀”,這是袁曉燕對視頻號“HELLO曉白同學”的定義。截至目前,該視頻號創作的20期微視頻收到近40000閱讀量、1200余次點贊轉發,視頻內容包括“應屆生求職如何談薪資”“新生開學指南”“做自己的人生主角”等等,都是同學們日常最關心的問題。在袁曉燕看來,通過視頻號能夠用學生喜歡的方式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分享“過來人”的真實經驗,努力成為學生的“解憂雜貨鋪”。
在指引學生向著更好方向發展的同時,袁曉燕也沒有停下自己前進的腳步。在這期間,她考取了二級心理咨詢師、浙江省高校輔導員心理助人能力證書,參與了大學生心理危機識別與干預能力提升專題培訓、生命教育課程教學工作坊等項目。即使工作再繁忙、再辛苦,她也始終堅持著昂揚向上的姿態,在同學們面前的她,總是一個積極向上的“知心大姐姐”的形象。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不斷優化提升專業知識,構建自己的理論體系和教學方式,助力更好的解決實際問題。

袁曉燕最喜歡的一句話就是,“當你堅定了自己的選擇后,整個世界都將為你讓路。”堅定地不斷向前,向著理想中的自己不斷進發,她做到了。這句話不僅帶給了學生希望,也成為了袁曉燕自己人生的指路明燈。
成林:一棵樹搖動另一片森林的守望
成長的道路上總少不了良師益友,他們是迷茫時的“燈塔”,郁悶時的“知心人”,在他們的陪伴和關懷之下,幼嫩的小芽也能長成參天大樹。
為了讓學生能有更好的學習氛圍,袁曉燕帶領輔導員們設置了一系列的考研關心關懷活動,包括考研動員引領、專業報考指導、暑期送清涼、開通“金榜題名”直通車、開展復試環節培訓等十大暖心舉措。另外,在日常學術交流方面,她堅持常態化開展“圓桌論壇”研究生黨課,舉辦“研途有約”“本研1+1”等活動,加強本科生、研究生之間科研學習的交流和協作。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生中去,走近學生,也走進了學生的心里。

辛勤的耕耘總能收獲豐碩的果實。教師節時收到一屆屆學生的祝福、畢業后的時常關心問候、工作后返校看望老師時的喜悅、結婚時的一張張請柬……看著他們一個個幸福的瞬間,都是支撐她在繁忙工作中繼續努力的動力源泉。每次看到有這么多同學能夠將人生重要時刻的喜悅分享給自己,袁曉燕總是很感動。在一屆屆學生中她能感受到一代代人的思想變遷,這也不斷地激勵著自己學習新的事物,在教書育人的同時也能和學生共同成長,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在“輔”與“導”的辯證空間里,她搭建起教育的第三維度:不是塑造者的居高臨下,而是啟蒙者的并肩同行。在面對Z世代多元的價值坐標系時,她重構了傳統輔導員的角色算法,袁曉燕的教育程序始終開放著雙向端口——既輸入時代同步的新語匯,更輸出永恒不變的教育內核:對人的真誠關懷與對理想的溫柔堅持。
(學生通訊社 吳雪瑞 新聞中心 郝璞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