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高等教育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和十六屆三中全會作出的“關于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決定等一系列重大決策,對高等教育影響深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越完善,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就越高,高校就要培養更多更好的高素質的人才。今后一個時期,高等教育將是由外延擴展向內涵提高的轉型期,高校之間的競爭主要是質量的競爭,核心是培養高素質人才。浙江林學院經過幾年的跨越式發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但今后要真正在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中發揮應有的作用,惟有謀求更高層次、更高質量和更高效益的發展,牢固確立質量立校意識。不久前召開的浙江林學院黨代會,提出了學校今后一個時期的目標任務,確立了“三步走”的戰略構想,即分2008年、2013年和2020年三個階段,實現把學校建設成為以生物、環境類學科為特色,理、工、文、管等學科協調發展的多科性省屬重點大學以及國內知名的教學研究型大學的發展目標。
一個理念三種意識
要確立“一個理念”,增強“三種意識”:即確立“以人為本、觀念興校”的理念,學校發展必須以更新觀念為先導,只有觀念更新,才能提高認識,統一思想,理清思路,明確目標;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從師生員工的根本利益出發,把這一理念落實和貫穿到教學、科研、管理、后勤等各項工作中。增強發展意識,以科學的發展觀作指導,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增強特色意識,特色是學校的生命力,走以特色求發展之路;增強質量意識,教育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和立校之本。
一個提升兩個強化
今后一個時期,學校的辦學思路是:“一個提升,兩個強化”,即提升學校綜合實力,強化本科教育,強化辦學特色。
學術實力的核心是學科和科技創新能力,要調整學科和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培育一批具有前沿水平的學科,形成一批高水準的創新團隊和優勢學科群體,產出一批具有重要顯示度的標志性學術成果,推動學術實力上新臺階;畢業生競爭力是綜合實力的最終標志之一,也是學校服務社會能力的重要體現,要培養具有浙林特色的應用型創新人才,大力提升畢業生競爭力;凝聚力是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要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大力提升以大學文化和學校精神為核心的凝聚力,培育和弘揚學校精神,凝聚人才和隊伍,提高學校對社會的文化輻射力;經濟實力是綜合實力的基礎,是學校發展的保障,要建立穩定增長的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機制,狠抓增收節支,理順資產管理體制,提高辦學效益和自我增強的能力。
強化本科教育是學校發展的基礎,要強化教學工作中心地位,整合集中優勢教學資源,以政策和機制保證教學工作中心地位的落實。
強化辦學特色是學校發展的必然要求和強校興校的必由之路。辦學特色的核心是學科特色和人才培養特色,其目標是為社會創造領先的科研成果,培養與眾不同的高素質人才。要以學科建設為切入點,堅持“整體推進、重點突破”的原則,在統籌學科發展,預測科學發展趨勢及未來社會和市場需求的基礎上,選準和重點建設若干個學科,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建成具有國內、國際水準的特色學科;要在更新教育觀念的基礎上,構建以培養知識面寬、基礎扎實、能力強、素質高的應用型創新人才為目標,融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和提高素質為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要根據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和自身優勢,調整專業設置,優化專業結構,建設品牌專業,培養具有鮮明的精神氣質和浙林特色的高素質人才。
《浙江日報》 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