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你錢好,還是技術好?” “我當然會選擇技術。”這是遂昌縣三仁鄉好川村村主任宋章才說的。
我校全國百支黨員大學生“三個代表”實踐服務團在好川村展開了全面地項目調研與評估工作。在好川村,服務團同學走訪了該村示范戶——宋章才。
好川村有600多畝地,320畝水交稻制種,林地面積1200—1700來畝,三年后將達2000畝。2000年,在金愛武博士等我校專家的技術指導下,農業明顯增收、增效。宋主任介紹說,現在,該村人均年收入已達3000元,示范戶在技術指導下,人均年收入從2000元增加到1萬多元。
作為村里的示范戶,宋主任在學習與利用金愛武老師帶來的科技知識外,還大量閱讀科技資料。他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示范戶的模范帶頭作用也是必須的。科技的應用,基本上已改變了好川村傳統的生產模式,從插秧到拋秧,從坑施到溝施……都是從不科學到科學的轉變。
在宋主任的帶領下,同學們還對該村的其他農戶進行調查。調查發現,勞動力缺乏,竹類病蟲害嚴重,資金短缺等是在經營竹林時存在的主要問題。多數竹農都采用了較科學的方法,來適當經營竹林,效益也明顯提高。同學們也在調查過程中,利用自己的所學,幫助竹農解決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據了解,宋主任已是該村連任三屆的主任。同學們向他請教了有關該村發展的狀況。他很認真的強調說:當前,該村農民要走出家門,搞經商等主要是靠“時間”。農業的產業化發展,是個過程,必須循序漸進,同時還要應用技術,并不斷更新。
在調查中,我們認識到:林農是農村產業化經營的主體,竹產業的發展是一個過程的積累。林農只有對科技重視,才能切實推進產業的健康發展。
(肖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