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親身調查,我們是不會知道這個結果的;即使我們親身走訪了,我們也幾乎不相信自己的調查結果。
我們的暑期社會實踐小分隊是在浙江林學院54支重點小分隊之外的,也可以說是學校里最小的小分隊了,我們只有兩人。我們今年暑期任務是調查我們的老家,浙江龍游縣適齡貧困生兒童的就學率。三年前,也就是我大一的那年暑假。我曾經在龍游團縣委有關領導的幫助下對有關情況作過一番調查,我們這次的社會實踐活動事前沒有和任何有關部門聯系,因為我們已經擁有了有關該縣貧困學生就學率的有關數據。
在調查中,我在龍游當地了解到這樣一件事:有一個女孩叫季小婷,讀二年級的時候她已經是班里的學習委員,學習成績十分優秀。季小亭7歲的時候,父母雙亡,留下她和不滿周歲的妹妹,他們沒有任何親人。后來她被現已84高齡的奶奶收養,年邁的奶奶只能靠養幾只羊、喂幾只雞來維持生計,季小婷失學了,她白天上山砍柴、下地干活,晚上拿出課本自學。期末考試到了,她背著柴草趕到學校,在剩下的半堂課里,她認真的完成試卷,在卷尾寫下四個大字“我要讀書”。
這是發生在21世紀浙江龍游農村的一個真實的故事。我們發現在龍游貧困農村,象季小婷這樣渴望讀書,卻因家庭貧困被迫失學的小學適齡兒童,每年都有數百人之多。
龍游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千百年來,我們的祖宗在這塊土地上辛勤地耕耘著,終于造就了如今美麗的城市,而在這個美麗城市的周圍,卻依然存在著無數失學兒童渴求入學的目光。從我們了解到的數據顯示:在龍游縣近4萬名小學學生中,有700余名學生因各種原因,隨時面臨著輟學的危機,他們正期盼著有一抹曙能夠照耀到他們的身上,讓他們能夠繼續坐在雖然十分簡陋的教室里。
作為一個以農業經濟為主的浙西貧困縣,面對如許多的失學兒童隊伍,當地政府在已經盡力的情況下,依然不能保證“不讓一個孩子因貧困而失學”。由于龍游地方經濟不景氣,社會捐助十分之少,而“希望工程”的資助也同樣是僧多粥少。如果這些未來的主人個個失學,明天的希望還成其為希望么?同時,我們還了解到,龍游縣列屆高考上線人數都很多,但人才出去了,卻很少有人愿意回來,回到貧困的故鄉幫助更多的人走出貧困。這是一種根基于貧困和失學的惡性循環!
站在我們面前的,都是失學兒童,原因各不相同。但是我們知道,這里任何一雙眼睛都是天真純潔的;在大都市里生活的人會因為某個人失學而留下同情的淚水,但他們是不會知道這里有著這么多已經失學的兒童。看著他們,我感到無能,我們不能給他們哪怕一點點的幫助,我想:我們能做的或許只有告訴更多善良的人,這里還有一群失學的兒童。
(周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