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動態

- 校內新聞熱線:9291819
訪“浙江延安” 感革命舊事
【發布日期: 2002-07-12】 【來源:
】 【作者:】 【編輯:None】 【點擊量:】
天下起了毛毛細雨,載著風,緩緩前進的汽車把我們帶進一個靜謐的山頭小鎮,剛下車,一縷縷清風帶著小雨滴迎面而來,幾經周轉,終于來到我們的目的地——“浙江延安”山門鎮。踏上這方圓35.84平方公里的土地,我們思緒飛揚,想到幾經風雨滄桑的歷史;想到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先烈;想到他們為中國的革命事業留下不滅的功勛。我們將時刻緬懷這些英雄,而他們的豐功偉績也深深烙印在人們的心頭,直到永遠。
捧一束鮮花,獻在烈士墓之前,以謁這里64位長眠著的先烈,向他們鞠躬的剎那,我們會想起那段催人淚下的歷史,在國家生死存亡之秋,是他們用青春熱血、赤膽忠心換來勝利,一座用愛國心筑就的豐碑將流芳百世,相信九泉之下的烈士們也會聽到人民世世代代傳頌著他們的英雄故事。
山門是一個革命老區,有著“浙江延安”之稱和無數道不盡的革命舊事。1937年5月和9月,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在山門與國民黨閩浙贛皖四省地區主任公署劉建緒代表進行兩次和談,達成協議;1938年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在山門大屯舉辦了一期軍政干部訓練班;1938年1月,省委機關紅軍部隊移到大屯,在疇溪小學創辦以粟裕為校長的“抗日救亡干部學校”。山門的山、水與人都那么樸實無華,山門不喜榮華,不愛爭風光,不顯山不露水,但是這里的一切又是那么的不平凡,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閩浙邊抗日救亡干部學校、 平陽縣革命歷史公園等等。原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親筆題詞“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紀念碑”閃閃發光,看著它,肅然起敬之情油然而生。
我忽然想到魯迅的“自題小像”——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磬暗故園,寄意寒星全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這是英雄先烈的生動寫照,也是革命先烈們不朽的精神閃光點。
(林繼亮)
(暑期社會實踐專刊第一期)
捧一束鮮花,獻在烈士墓之前,以謁這里64位長眠著的先烈,向他們鞠躬的剎那,我們會想起那段催人淚下的歷史,在國家生死存亡之秋,是他們用青春熱血、赤膽忠心換來勝利,一座用愛國心筑就的豐碑將流芳百世,相信九泉之下的烈士們也會聽到人民世世代代傳頌著他們的英雄故事。
山門是一個革命老區,有著“浙江延安”之稱和無數道不盡的革命舊事。1937年5月和9月,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在山門與國民黨閩浙贛皖四省地區主任公署劉建緒代表進行兩次和談,達成協議;1938年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在山門大屯舉辦了一期軍政干部訓練班;1938年1月,省委機關紅軍部隊移到大屯,在疇溪小學創辦以粟裕為校長的“抗日救亡干部學校”。山門的山、水與人都那么樸實無華,山門不喜榮華,不愛爭風光,不顯山不露水,但是這里的一切又是那么的不平凡,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閩浙邊抗日救亡干部學校、 平陽縣革命歷史公園等等。原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親筆題詞“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紀念碑”閃閃發光,看著它,肅然起敬之情油然而生。
我忽然想到魯迅的“自題小像”——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磬暗故園,寄意寒星全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這是英雄先烈的生動寫照,也是革命先烈們不朽的精神閃光點。
(林繼亮)
(暑期社會實踐專刊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