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光電子應用基礎交叉研究中心戴朝卿教授團隊以“Size effect of gold nanoparticles in bimetallic ZIF catalysts for enhanced photo-redox reactions”為題于12月12日發表在工程技術領域國際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中科院1區,IF=16.744)。這是先進光電子應用基礎交叉研究中心籌建以來,將光譜檢測應用于農林環境領域,實現工農交叉的重要成果。本文第一單位為浙江農林大學光機電工程學院,通信作者為德國馬普所洪堡學者郝強博士,浙江農林大學戴朝卿教授、王悅悅教授、劉威副教授。


拉曼光譜作為一種快速無損的檢測被廣泛應用于生物檢測中,在前期工作中,團隊以貴金屬和MXene為復合襯底,對低濃度的農藥進行檢測,可實現微量農藥的檢測,為生態農業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撐,這一項工作發表在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中科院2區,IF=5.518),浙江農林大學為唯一單位,通信作者為王悅悅教授、戴朝卿教授、劉威副教授。


金納米粒子因為具有由于獨特的表面等離子體共振效應和出色的內部電子轉移能力,它已被廣泛用于各種光氧化反應。戴朝卿教授團隊將不同大小的金膠體粒子修飾在十二面體的ZIF-Co/Zn的骨架表面。在模擬可見光下通過光催化處理羅丹明B/Cr(VI)混合溶液(RhB/Cr(VI) 20 mg/L)和4-硝基苯酚溶液(4-NP 20 mg/L)研究了Au@ZIF-Co/Zn的光催化活性。并且利用原位拉曼技術,實現了重金屬離子以及有機污染物的動態監測。這項工作可能會提供一個新的構建金屬有機框架的策略,用于凈化重金屬離子、有機污染物和醫藥中間體混合的廢水。
(光機電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