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食品與健康學院張宜明教授團隊在化學工程領域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CEJ,中科院1區TOP,IF2024=13.3)上在線發表了題為《基于熒光MOF/MIPs紙基芯片快速檢測動物源性食品中的沙丁胺醇》(Rapid analysis of salbutamol residues in animal-derived food based on the fluorescence of MOFs/MIPs paper-based chip)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工作主要由食品安全微分析、微納米材料合成及生態毒理團隊完成,食健研20級研究生周穎為第一作者,張宜明教授為通訊作者,化材學院的李潔副教授為并列通訊作者。本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No. 32201238)和相關基金的支持。

發展基于仿生識別材料的快速檢測芯片是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研究的前沿方向之一。該研究制備了硼酸鹽親和功能化MOF/分子印跡聚合物紙基微流控芯片(FSU-BA@MIP)。以該紙基芯片為特異性識別富集模塊,建立了肉制品中興奮劑沙丁胺醇SAL的熒光傳感平臺,為不同動物源性食品中有害污染物的快速分析提供了一個新的技術路線。
該研究制備了硼酸鹽親和功能化的MOFs/MIP紙基微流控芯片(FSU-BA@MIP)。設計硅改性濾紙為載體材料,采用硼酸鹽親和溶膠-凝膠法在濾紙表面包覆一層FSUBA@MIP識別層。最后,以FSUBA@MIP作為仿生識別模塊,建立了特異性熒光傳感方案,實現了SAL的可視化快速定量檢測。所提出的熒光視覺傳感策略能夠靈敏地檢測SAL,具有低檢測限、優異的選擇性和穩定性。

圖1. FSU-BA@MIP合成的示意圖(A)SAL檢測流程圖(B)

圖2.不同濃度SAL(0-5 ug mL-1)的熒光強度曲線(A)和相應的SAL吸附標準曲線(B);CAN(0.05-0.5 mM)與RhB(0.01 mM)反應體系的熒光變化(C);SAL-CAN-RhB三組分體系的熒光變化(D);綠色熒光體系的激發和發射波長(E);A、B、C、D、E、F、G在同一激發波長下的熒光曲線。
(食健學院 劉媛媛 聞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