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茶學團隊教師魏然博士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Food & Function (IF=5.396,一區TOP) 發表了題為"(?)-Epigallocatechin-3-gallate mitigates cyclophosphamide-induced intestinal injury by modulating the tight junctions, inflammation and dysbiosis in mice"的研究論文。研究揭示了茶(Camellia sinensis)活性組分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 EGCG)可有效改善由化療藥物環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 CTX)引發的腸道毒性,為將茶天然產物進一步應用于人體保健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



EGCG是綠茶多酚的主要組分。在眾多體外和動物模型中,EGCG已被證實對包括癌癥、神經退行性疾病、心腦血管疾病、代謝綜合癥等疾病均具有良好的預防和治療作用。本研究通過建立CTX處理模型小鼠,并對其腸道損傷情況及EGCG的作用效果及內在機制進行了深入探究。
研究發現經CTX給藥后,小鼠體重下降,腸道受損。口服EGCG則可通過多種機制有效緩解這一癥狀,減輕“腸漏”癥狀。EGCG有效抑制CTX引發的炎癥應激及氧化應激反應,對CTX引發的腸道菌群紊亂也具有一定的調控作用。在對結果進行LEfSe分析后發現,CTX處理小鼠在服用EGCG后,Eggerthellaceae成為其標志性菌群(LDA>2)。
該研究由茶學團隊與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營養學系聯合完成,浙江農林大學為第一單位和通訊作者單位,青年教師魏然為本論文的第一作者,蘇祝成教授與Gerardo G. Mackenzie為共同通訊作者。
(茶學與茶文化學院 蘇祝成 魏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