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號 |
學院 |
作品 名稱 |
項目 負責人 |
項目 成員 |
擬授 獎項 |
1 |
經濟管理學院 |
循習總書記浙江百村足跡,究“千萬工程”引領和美共富路 |
邊雨妍 |
陳佳妮、葉海濤、陳佳、朱靜波、張爍陽、李王樂 |
特等獎 |
2 |
文法學院(外國語學院) |
探尋紅色名村密鑰,解碼“浙”里農業合作化之源 |
陳佳琰 |
吳珍平、張昊悅、朱苗、王宇璇、麻譯尹、杜昕錦、彭錦怡 |
特等獎 |
3 |
食品與健康學院(現代糧食產業學院) |
紅潤畬鄉,涼茶筑富新“食”代——總書記回信指引下的畬鄉振興實踐 |
朱苡欣 |
藍海慈、宋思曉、楊寧寧、趙博涵、施廣磊、韓珂盈、錢愉萱、周晉宇、吳彥宣 |
特等獎 |
4 |
林業與生物技術學院 |
探尋紅色引領,共筑鄉村振興與民族團結之路 |
依麗米努爾·依里哈木 |
詹爾克·葉爾肯、英地扎·海如拉木、阿婭古孜·克力登、熱艾娜、乃皮賽·斯提、夏依達·庫爾班、阿合力汗·阿依恒 |
一等獎 |
5 |
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 |
舊屋新生·浙里共富——基于浙江省鄉村閑置空間活化的鄉村振興路徑研究 |
何怡磊 |
李葉茹、劉戀、黃冬陽、胡奕琳、李藝晶、陳子越、陳奕安、唐乙迪、閆宇潔 |
一等獎 |
6 |
風景園林與建筑學院 |
周氏風骨化軍魂,紅色血脈萬年春 |
周奕彤 |
方雨晴、齊楚越、董是 |
一等獎 |
7 |
馬克思主義 學院 |
一場沉浸式紅游記,一支新時代挺進師——“有為青年”與浙江井岡山的情緣 |
商云飛 |
張娟、江菲、馬健豪、 翁晨瑋、張茵、金竹欣 |
一等獎 |
8 |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 |
墨香浙旅,印跡江南——浙江省蓋章式旅游的現狀與發展路徑調查 |
殷章茹 |
謝詩、連飛飛、王靜、 吳迪、邱佳怡、李靜儀、徐語迪 |
一等獎 |
9 |
現代農學院 |
青衿護糧,守護倉廩滿盈——基于儲糧害蟲的綠色防治 |
鄭可 |
張汪玥、徐楊天、李陽光 |
二等獎 |
10 |
林業與生物技術學院 |
綠韻映紅途——佛山村"兩山理論"引領鄉村振興 |
何芷瀅 |
薛佳怡、李玉潔、趙家寧、張慧鋆、鐘匯智、廖翰峰 |
二等獎 |
11 |
風景園林與建筑學院 |
青春筑紅青山畔,校地共踐兩山魂 |
滕穎 |
朱欣怡、姚詠言、張林浩、徐博洋、陳昊、朱意、 陳翔、胡增偉、余晨棋 |
二等獎 |
12 |
經濟管理學院 |
“兩山”理念引航——數智興林與紅色助林共筑浙江山區生態振興夢 |
王朝勇 |
陸雨、錢一瑩、梁笑嫣、許文靜、嚴露、陳楠、 任燕、李寧 |
二等獎 |
13 |
經濟管理學院 |
紅色基因賦能高效生態農業的發展路徑分析——基于對寧波市橫坎頭村的調研 |
應雨默 |
韓謙益、石含笑、陳虹名、呂牧融、周詩棋、熊聞濤、王靚穎、馬創溢、朱展嫻 |
二等獎 |
14 |
文法學院(外國語學院) |
匠心筑夢,匠心強國——共生視角下臨安手工藝產業“一心多點”模式推動區域共同富裕 |
王瑜 |
謝楊、曹黃祎、蔣振陽、付子洵、李涵軒、馬寧婕 |
二等獎 |
15 |
文法學院(外國語學院) |
北望川途,破繭成蝶——基于北川縣困境兒童現狀的實證研究 |
陸佳怡 |
陸佳怡、劉乾凱、張昕潼、鐘詩婕、吉彥霖、斯凱文、孫振浩、王昱驍、肖彬睿、楊紫蕙 |
二等獎 |
16 |
動物科技學院、動物醫學院 |
紅色基因賡續與生態守護并行:烏巖嶺瀕危鳥類保護的紅綠融合路徑 |
周熙來 |
覃世迪、周晴、應易炫、劉俊、張晉鵬、朵榮、馮俊衍、孫琳 |
二等獎 |
17 |
藝術設計學院 |
傳承紅色基因,賦能鄉村振興—“藝術+”彩虹課堂紅色美育實踐探索 |
馮啟鈺 |
周奕秀、武彥蓉、張佳毅、戴茜彤、金雨諾、李康宇、盧婉婷、劉星健、封慧琳 |
二等獎 |
18 |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 |
紅跡尋根核桃香,青年振興譜新章 |
王思遠 |
章鑫杰、曹羽泓、李沿泓、華瑾、王文靜、黃菲、 趙金濤、朱可雯、梁子樂 |
二等獎 |
19 |
食品與健康學院(現代糧食產業學院) |
共筑下姜富裕夢智匯鄉村文化興 |
陳佳怡 |
雷蕙萌、黃吉萍、徐翊鈞、黃燦嬋、戴村枘、鄭奕欣、葉婧蓮 |
二等獎 |
20 |
食品與健康學院(現代糧食產業學院) |
紅色鑄魂戍邊疆,薪火相傳育新人 |
孜百熱·麥旦白克 |
趙夢瑤、韓思怡、胡喬音、卡迪熱耶姆·吐爾遜江、麥熱排提·海拉提、葉爾達那·努爾太 |
二等獎 |
21 |
現代農學院 |
基于高效綠色防控技術在鄉村振興中運用調查研究——以害蟲高發期為順序展開調查 |
王佳瑞 |
倪嘉樂、陳昊、馮莎莎、張鑫凱、陳星元、季夏熙、方冷倩、徐帆、葉舒君 |
三等獎 |
22 |
現代農學院 |
青年助力鄉村振興的現狀問題與路徑研究——基于近五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去向和519名在鄉青年訪談與問卷調研 |
陳星元 |
王佳瑞、應淀羽、陳璨、徐倩、黃偉杰、項依婷、戴佳夢 |
三等獎 |
23 |
林業與生物技術學院 |
傳承紅色基因,賦能鄉村振興 |
袁倩 |
易政揚 |
三等獎 |
24 |
林業與生物技術學院 |
紅韻春輝——春節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
錢辰皓 |
張弘民、崔孝雅、潘喜靈、呂思彤、汪芯宇、樊思涵、劉夢翎、楊雨卉 |
三等獎 |
25 |
林業與生物技術學院 |
綠美“森”蹤,古木奇緣:開化實踐團的生態探索與“兩山”實踐 |
徐鼎惟 |
任宇翔、趙鑫淵、徐琪、方彤瑤、酈千喜、李旭、吳奇隆、王西瑤、俞哲睿 |
三等獎 |
26 |
風景園林與建筑學院 |
錢江源國家公園革命遺址保護與生態振興協同路徑調研——基于開化縣紅色文化走廊及鄉村實踐的實證研究調研報告 |
徐夏語冰 |
郭修禎、石月、張慶麗、虞璐、沈云云 |
三等獎 |
27 |
風景園林與建筑學院 |
薪傳革命星火之志淬礪民族復興之魂 |
俞彭嘉 |
高昕、洪奕寧、葉楊、 陸思文、唐鐿郗、陳哲煦、朱家欣、黃辛迪、畢佳穎 |
三等獎 |
28 |
風景園林與建筑學院 |
數字賦能鄉村“犇”向美好未來——三牛精神引領徑山鄉村振興致富路 |
梁嚴勻 |
鄒挺、嚴君顏、周宸宇、袁媛、李倩倩、毛穎、 王麗園 |
三等獎 |
29 |
風景園林與建筑學院 |
稻浪與詩行——以云南元陽哈尼梯田村為例的鄉村主題創作 |
陶甘雨 |
樊司晨、張譽寧、胡宏斌、吳峻松 |
三等獎 |
30 |
文法學院(外國語學院) |
鄉村振興,人才先行:鄉村精英在和美鄉村建設中的作用發揮及優化策略研究——基于東陽市千祥鎮后周村的實地調研 |
金一珵珺 |
陳欣、陳雨紅、韓欣倍、朱阡阡、姜雨萱、韋丁鈴、曹舒雯、周璇、肖逸舟 |
三等獎 |
31 |
動物科技學院、動物醫學院 |
綠遍山原賡續奮斗精神,紅色文旅再書大寨新章 |
徐慶遠 |
陳昕、商譯元、曾怡能、張怡睿 |
三等獎 |
32 |
藝術設計學院 |
非遺不“遺”,魚燈“躍”新 ——鄉村振興中的紅色文化賦能 |
楊金慧 |
楊金慧、何昱辰、鄭琪翔、沈雨軒、谷明陽、駱佳怡、童心怡、齊夏宇、熊子萱、章陳可 |
三等獎 |
33 |
藝術設計學院 |
穿越硝煙的精神火炬:抗日烈士精神傳承弘揚的多維思考 |
田科技 |
祝靈怡、周屹濤、董思媛、羅成輝、黃潔、季思彤、陳理楠 |
三等獎 |
34 |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 |
黨建引領,全域孵化——共富工坊“浙江山區26縣樣本”現狀調查 |
沈孟鋮 |
鄭王婷、陸鈺豪、韓侃明、莊晶茹 |
三等獎 |
35 |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 |
踏訪紹興名人遺址,探尋浙江文化,弘揚浙江精神 |
楊思雨 |
賀煜涵、戴文楊、戴鴻偉、盧家健葛麗雯 |
三等獎 |
36 |
食品與健康學院(現代糧食產業學院) |
遵義紅韻·林下生“金”綻產業新花 |
張愛文 |
劉麗、王夢緣、金小玉、許君、李好、孫思穎、石金晶 |
三等獎 |
37 |
食品與健康學院(現代糧食產業學院) |
綠水青山魚味濃,情系千島振鄉村:以千島湖包頭魚身創新發展帶動鄉村振興 |
吳安心 |
欽海燕、周可、祝熇序、吳峻松、劉如依 |
三等獎 |
38 |
食品與健康學院(現代糧食產業學院) |
肽賦民生--小麥營養革命進行時:讓十四億碗里澎湃健康中國力 |
邢媛媛 |
吳盈盈、孫新雨、孔姝怡 |
三等獎 |